“錦石奇峰次第開,清江碧溜萬千回。問余半月行何事,日讀天然畫本来。”這是清代才子康有為在《漓江雜咏》中的詩句。
這次從廣州到桂林旅遊,看到很大部分乘客在桂林的前一站——陽朔站就下車了。事後才明白,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,而“陽朔山水甲桂林”,就算我們去到桂林,到时仍然要乘60公里的車程返回陽朔,去看漓江兩岸最美麗的景色;或者從桂林乘游輪沿江而下到陽朔,這樣才能領略到陽朔“甲天下”的大自然的神韻!
漓江流經十二个縣城,之後流入到珠江,成為珠江水系上游優質水源的河流,這是国家重點保護十三條河流中的一條,也被評為全球最美的十五條河流之一。2014年,漓江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。
文人墨客常把喀斯特地帶所形成的奇峰峻石冠上各種秀美的名字,如:玉免飲水,僧伲鬥嘴,駱駝過江,美女峰等等。二十元人民幣的背景图案,也是源於如詩如畫的漓江景色。當年美國總統克林頓等國家元首專程來游覽桂林,欣賞陽朔興坪漁村這一段無限風光的佳景。
可以說:除非親歷其境,其實很難用文字或照片和視頻去領會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作,畢竟二維沒有三維空間的立體感觀。
美景和倩影同眶,長天共秋水一色。
為了讓游客更加盡興,旅程中有自費的漓江“遇龍河”竹筏漂流。輕盈的“竹筏”是用空心塑料管制作而成。
冬季漓江的水很淺,清沏見底。筏中搭有涼亭,前有稍公在撐桿,後有“劉三姐”扮相的姑娘在伴唱電影“劉三姐”的山歌。她稱呼男士為“阿牛哥”,此山此水此情此景,旅客想不入戲都難啊,那就一起來唱山歌吧!
“劉三姐”告知,由於連續數月都無降雨,水位嚴重下降,所以隨時都會停止竹筏漂流這個项目,你們已是今年的最後一批客人,之後,就要待明年雨季到來,才能重新帶游客前來觀看漓江的風雨。
“阿牛哥,你也來撐下竹筏吧,不須用太大的氣力。沾沾江中的水,聽聽撐到石頭的音響,這才是真正的來到過桂林和陽朔!”“來,靠近一點,幫你們兩位貴客拍張幸福照!”
回程時,“劉三姐”用略帶鄉音和樸實的歌聲唱道:“多謝了,多謝四方眾客人,我今沒有好茶飯,只有山歌敬客人呀敬客人……”
這是真正在的撐笩,不是擺姿勢呵!
漓江給我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。
傍晚,我們乘車到了一個名為“月亮山”的地方游玩,此群山中因有一個半圆的山洞而出名。來自各方的游人在這里情不自禁地唱歌跳舞。
夕陽無限好,燦爛在黃昏。這是人生中瀟灑又無奈的一種感嘆!
我們在月亮山的酒樓中吃過晚餐後才返回。暮色中,一路上仍有數不清的奇山怪石相伴,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後,我們回到了陽朔古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