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參加的是美加桂林旅遊團,二人即可成團,此時屬旅遊淡季,剛好只有我們夫妻二人,所以专車服務。
司機開的是新型電動車,沒有汽油味和嘈音,游覽包接送,時間自由自在,舒適滿意。
桂林屬二、三線城市,以旅遊業為主,沒有重工業和電子工業的融資,城市建設不如其它大城市的現代化,但至少保存了绿水青山。
在桂林的旅程中,首先安排去观看“龍勝梯田”,需要开两小时的车前往少数民族自治縣的龍勝縣。原來的廣告上寫著:“遊覽集自然和人文景觀,参觀古樸、原始的世外桃源的瑶族村寨。其梯田如盤龍纏繞,層層疊疊。高低錯落。其線條行雲流水,其規模磅礴壮貌,從山腳盤繞至山頂⋯⋯”並附有美圖數張。
龍勝梯田
因為來的季節不對,所以我們並沒有能看到“梯田水影映藍天”的景色。
村民說,其實要把水源從山底抽高到山頂是很不容易的事,現在很多農地都改種“百香果”了,因為易打理,經濟收入也較好。
此時候來龍勝看不到梯田的特色,所以司機在半山腰就停了下來,让我們“自由行”。遠離城市塵囂,享受大自然的荒野與清新,到此一游也是另類的樂趣。
漫山遍野的百香果
此地有瑤族的村寨,居住著少見的紅瑤族。自古紅瑤婦女有儲長髮的習慣,全村有多戶人家的婦女頭髮長達一米以上,據悉最長的達1.9米,獲得“吉尼斯群體長髮之最”,號稱天下第一長髮村。我們看到她們的卷起頭髮都是清一色的烏亮烏亮。難分真假。
午餐在山寨溪泉的潺潺聲中品嘗少數民族特色的清茶、竹筒飯、筍片炒臘肉和山澗蝦炒野菜。
瑤族村寨的風味餐
下午回到桂林。晚餐後安排“兩江四湖”游覽。在桂林城中有一個水體相連的連心湖,通過了古南門和麗澤橋,以陽橋為界,東為杉湖,西為榕湖,皆因湖岸生長杉樹和榕樹而得名。湖中的“日月雙塔”是其中美景之一。
行程中的另一個晚上的节目安排,是觀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《印象·劉三姐》。
《印象·劉三姐》是張藝謀導演等藝術家的大製作,運用自然的山水為背景,配備大型燈光及獨特煙霧的效果工程,地點在陽朔漓江水域,背景是十二座山峰,格局非常大氣,是少有大型山水劇場。
演員是當地的村民和漁民,以自然造化的景象來形成舞臺。放眼望去,桂林的山,漓江的水,給人寬廣的視野和超然的感受。
在《印象·劉三姐》劇中,山峰隱現、水鏡倒影、煙霧飄渺、風雲輕吟、月光披灑,自然景色隨時都會進入演出,漁船、竹筏、火把、鸕鶿、鮮豔的少數民族服裝等是必然的配備,山歌成為主題的插曲,同時也加入有藝術特寫的表演。
就觀感而言,實體的山水表演給人的印象是十分震撼的,但是也因為全場的背景沒太多的變化,也沒有故事情節的穿插,另外,村民唱的山歌也不易聽懂,所以除了每一幕的開始時的布局場面讓人驚艷外,接下來的表演會讓人略感枯燥,“印象”也會渐次的递減。
因為《印象·劉三姐》是張藝等首次以自然山水結合的作品,所以並不能說是盡善盡美。在繼《印象·刘三姐》之後,還有《印象丽江》《印象西湖》《印象海南岛》《印象大红袍》等。
筆者有幸看過其中的大部分的作品,尤其是在福建的“茶博園”,看到以武夷山茶文化为主题的《印象大红袍》。這時數百人的觀眾席已經從固定式改變為可旋轉式,所以面對的遠山、近景和茶市等,反而成為可變換的舞台,加上有“茶文化”的神話、典故的牽引,配合現實生活中的茶葉種植、採摘、烘焙和品嘗,訴說著一杯茶的故事和所带来的幸福感,讓人對這種“印象”表演流派的藝術有了更為深刻的感受。
在桂林還觀看了少數民族的歌舞秀《山水間》,節目開始前有還書法表演,藝術家即席揮毫,不少觀眾也捧場現購收藏。
馬到成功(樣品)